不見光
孟家彤
2022/11/8-11/13
海上鋼琴師中的主角1900說過一句話:「阻止我的腳步前進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當時他決定跨出這艘,出生以來從未離開過的船到陸地上看看。那是個天氣晴朗的早晨,他和朋友們相擁道別,一切都是他想像中的樣子。但當他站在船與陸地連接的梯間時,他停下了腳步。望向陸地的海市蜃樓,雄偉的建築、冒著廢氣的工廠伴隨著人們汲汲營營的吵雜聲。他猶豫了,他拋出帽子,帽子在空中旋轉,最後飄回水面。他像是下定決心一般微笑著回到船上。他說:「鋼琴有88個琴鍵有始有終,沒有人能對其有所不同。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我們可以在這有限的88個琴鍵中,創作出無限的音樂。而陸地就像擁有無窮無盡的琴鍵,有著無止盡的選擇,無限的琴鍵是無法彈奏出無止盡的音樂的。那不是給凡人彈的鋼琴,而是上帝的鋼琴。」
我們是否也是因為那些不可見的、無法窮盡的、但卻真真實實存在的事物所感到好奇呢?這也是我的主題《不見光》所想提出的問題。對於1900來說陸地上他無法看見的盡頭是阻止他前進的原因,而對我來說那些在陽光照亮事物的背後,那些背光的、無法見光的、不可看見的又是什麼呢?我相信在那陰暗之地也有正在生長的事物,只是他們不倚賴光而是渴望黑暗的,又或許對他們來說我們所謂的黑暗才是滋養他們的光亮。
因為從小父母忙於工作的關係,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外婆在照顧我。而外婆經常帶我逛遍大大小小的市場,不管是鄰近的西屯市場;還是水崛頭的黃昏市場都是我們去過無數次,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因此在我的童年回憶裡,「市場」一直存在於每個大大小小的片段中。不過自從高中以後,就很少像以前一樣在一大早陽光明媚的時候與外婆去市場了。每每都是晚上補習後、打工下班後又或是作業繁忙收工後在回家的路上經過昏暗且空蕩的市場。那種跟早晨熱鬧市場的巨大區別讓我特別有感覺,除了和原本對市場的回憶產生碰撞外,也讓我開始好奇以及挖掘夜晚那不見光的、昏暗的且寧靜的市場裡有些什麼呢?
《不見光》在字面意義上可以解釋為無光的;但同時也可以是看不見的那些光。在作品中可以看見許多市場印象的擷取,可以是菜籃、可以是吵雜的街道聲,也可以只是一種氣味。而這些形象、聲音與氣味在夜晚的市場裡是無法被肉眼看見的,但雖然沒有實質的光去照應,當我們走進市場卻依然可以感覺到它們的存在。
(展覽海報)
《非白》,25K保麗龍塊、帆布,30cm*30cm*30cm*5件,2022
《非白》是關於市場抽象元素的取材,塊狀事物的堆疊與鮮豔卻又衝突的配色美感。而這樣的日常卻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市場中,有趣的是,在我實地訪察市場時有位路過的伯伯困惑地問我:「這麼醜有什麼好拍的?」我笑著說:「哪會!很漂亮。」也許我欣賞的正是這些缺陷,它們就像筆刷畫過時,未填滿的、破碎的、臨亂的、不規則的、細小的那些非白區塊。它們雖然看似不起眼,卻在我們的記憶裡佔了很大的一部份,不管是認為市場髒亂還是不美觀都實實在在讓我們對市場產生深刻的印象。不過在作品中我並非是想要重現市場的黑暗面,而是想藉由一些市場中我們經常看到顏色與抽象因素,表現出有別於印象中是市場的樣貌。
在作品的表現上由四個排列整齊的綠色方塊以及一個懸在牆上的紅色方塊所組成,而放置在地面的綠色方塊是可以邀請觀者躺坐互動的,而紅色方塊依然佇立在與人有距離的上方。紅色的方塊取材於不動、如碑式的高掛與象徵,而底下可隨意擺放、躺坐以及移動的綠色方塊就是在市場裡擺攤與走動的人們的位置。我在思考究竟是那個如碑式象徵與標籤著的招牌代表著這個地方與區域,還是在其中不斷流動著的我們才是這個地方的靈魂。
《水有光》,燈箱裝置、水、礦物顏料,100cm*100cm*40cm,2022
《水有光》是來自於我對市場濕潤印象的延伸。夜晚收攤的市場,因為沖刷洗地,整個市場充滿了水。而那些還未熄燈的招牌就像漂浮在水中,在攤位的金屬檯面上與地板上都產生倒影。看著這些產生的倒影我突然 脫口了一句:「哇這些水裡的光好美!」於是產生了這件由燈箱與水結合的作品。在其中我引用了這次展覽核心的那句話:「阻止我的腳步前進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並放了塊狀的礦物顏料,讓它會隨著時間溶於水中,營造招牌與環境的色彩映照在水面上的感覺。
(展場一隅)